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13章 兴师伐齐(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兴师伐齐(1)(1 / 2)

升为正卿的智瑶野心勃勃,迫切想提升智氏的影响力。要增加自家实力,只得为国出力,借此谋得封邑赏赐,扩张领土,繁衍人口,发展生产,增加积蓄。若想得到封赏,必须借助兵戈,若要出师,必须有名。此其一。

再者,兴师动众,必须有赢的把握才能说服国君。讨伐哪国胜算最大,也是个问题。为此,他冥思苦想,难以取舍。

忽闻一声清脆的敲门声,智瑶扬声说道:“进来。”很快,两名青衫黑帽的男子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宗主命我二人前来,不知有何事吩咐?”说话的是蓄着短粗胡须、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名叫张武。说完,他看向身旁面容白净、身形略瘦的青年男子,两人默契的点点头。后者叫智国,是智瑶的哥哥智宵的儿子。二人同为智瑶的家臣,是智府出了名的谋士能人。

“若是用兵,讨伐哪国为好?”智瑶也不含糊,开门见山道。

“用兵?”张武显然被这个话题吓了一跳,他微微皱眉,问道:“不知宗主因何事要用兵?”

“若非用兵,如何增强智氏的实力?”智瑶反问道。

“明白了。”智国用力点头,“利用公室之力以晋国之名,伐诸侯显名声,借机扩张智氏领地。”

“若是如此,鲁、卫、宋、郑皆可伐。只是——”张武欲言又止。

“不可伐鲁,万万不可。”智国一边说,一边连连摇头。

“为何?”智瑶大为惊诧。鲁国并非大国强国,甚至跟宋、郑相比,国力也相差一大截。

“在下可替宗主解惑。”张武自告奋勇,得到智瑶许可后,继续说道:“灭吴之后,越地与鲁接壤,越王已遣使往鲁聘问,鲁国亦有使者去越,虽未正式签约结盟,想来已不远。越国锋头正健,国力蒸蒸日上,与其争锋,于晋不利。”

要借公室之名与鲁相争,出于新霸主扬威之需,越国一定不会坐视鲁国被侵占却置之不理。此时的晋国,四卿专权,智瑶能用的,只有可怜的公室兵力再加自家的军队武装,实在没必要去招惹锋芒毕露的越国。

“伐鲁已被排除,接下来就看是否伐卫——”智瑶想了想,缓缓说道:“实无必要。”

“宗主何出此言?”智国很好奇,除了鲁国,卫国应该是最适合捏的软杮子。

“从前赵鞅对卫国蒯聩多少庇护照应,结果呢?就是个白眼狼。归国之后三请四催,以国君之名邀请他到晋国都推三阻四。用兵于卫,费力功小。现在这个卫国国君,据说也是倒行逆施引得怨声载道。既然如此,不如等他们自行决出结果再说。”说完,智瑶瘪瘪嘴,一脸的不以为然。

赵鞅对卫国的执迷,智瑶向来不屑一顾。当然,赵鞅之所以如此坚持是有原因的。赵氏的封地与卫国相邻接壤,赵鞅想凭借晋国的国力获得卫的臣服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本,确保赵氏封邑安全无虞。

智氏的领地大都分布在晋国中部、西南、南部,卫国与之利益关联不大,没必要做没有回报的事。再者,如今的卫国国君的执政表现也是一言难尽。

流亡五年的卫出公终于返国复位,照理应该感恩惜福,好好珍惜来之不易重回到权力之巅的机会。也不知是因为蒯聩篡位三年天怒人怨的遗害,又或者是他的不得人心激发了众多野心人士深藏心中的君王梦,又或许是因为他是蒯聩儿子的缘故被迁怒。总之,此时的卫国跟他离开时已经大不同。

经历两任君王,赞成派、反对派、骑墙派搅成一块,盘根错节。新君来了,驱逐旧臣,君臣相逼,臣属斗法,又立新君,围绕人选又是一番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宫廷内讧。

卫出公在卫国执政第一阶段积累的人脉好感将他送回卫国,从前积累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