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5章 小国大事(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小国大事(1)(1 / 2)

话说吴国被越国偷袭后,吴王夫差听从伯嚭的建议,匆忙返国。面对昔日的手下败将,吴王夫差怒火中烧。无奈太子王孙都做了对方的人质,纵然有万般不满,也只得暂息雷霆之怒,换取人质安全为上。

史书并未记载吴王付出了什么代价,只是简单说了句“吴及越平”。按照越王的狠劲,再加范蠡、文种的指点,除了金银财帛珍宝玩好美女奴隶之外,吴国很可能还要赔上每年巨额的贡奉。

越王的突袭只是吞食吴国的开端,隐忍多年,伺机而动。这次战役之所以能取胜,乃是看准了伍子胥被杀后吴国上下对越国的主流态度都是不屑一顾,根本没想过越国敢偷袭。

吴国的傲慢轻敌是越国得手的主要原因。越国当然不可能凭借一次战役就把吴国灭了,这不是狮子对羚羊,恰恰相反,此时的越国之于吴国,更像绵羊对大野狼。

所以,一步步的麻痹对方,一点点的蚕食鲸吞,让对方放松警惕,才是以小胜大的诀窍。越王勾践是出色的谋略家,深谙此道。

无论如何,吴王夫差终于可以松口气,又能继续沉醉芙蓉帐了。伯嚭也是暗暗捏了一把汗,幸好他劝驾及时,越王对吴国的进贡还算满意,和解终于达成。吴国暂时安全,身为头号宠臣,他的日子也可以继续舒心下去。

两国媾和才一年,楚国已经按捺不住,兴兵伐吴。

用阴谋论的角度揣测,越国跟楚国很可能达成了某种默契,这才出现越国前脚刚走,楚国马上来补一刀。

楚国的现任国王是楚惠王,楚惠王是楚昭王和越王勾践的女儿所生的儿子,楚国与越国联姻,很大可能就是为了对付吴国。楚惠王登上王位,又兼越王勾践的外孙,与越国是亲上加亲,关系密切,有天然的动力给吴国制造麻烦。

风水轮流转。当年晋国扶持吴国牵制楚国,楚国疲于奔走,忙于应付东面频频制造事端的吴国,北上屡屡受阻。如今,越楚联姻,吴国忙于对付越国,已经无力犯楚。楚国被动承受两面夹击的苦楚算是过去了,吴国的恶梦才刚开始。

此番伐吴,除了声援越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晋楚争霸耗时费财,楚国国力被拖累,在与吴国的角逐中日渐落入下风,丢失了不少从前打下的城池。为此,楚国一直耿耿于怀。吴楚纷争已过百年,两国已然是冤家对头,积怨甚深,只能通过战争解决矛盾。

其次,楚国对吴国最深的恨来自于“柏举之战”。楚平王被鞭尸,楚昭王弃城而逃,可说是楚国立国以来最大的耻辱。楚昭王为此常常自责,是自己的无能拖累父亲受辱却又无力复仇。楚惠王背负着两代人的血海深仇,对吴国可说是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柏举之战”过去二十多年,楚国的国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朝堂有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为左膀右臂,又有贤能如沈诸梁藩屏外室,楚惠王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准备重振楚国雄风。在这样的情势下,楚王派子西、子期率兵伐吴,可说是有预谋有组织有准备而来。

把视线转向齐国。

齐国因“艾陵之战”遭受重创,田氏却因此获利。甚至可以说,田氏之所以能够实现地位再次跃升,一定程度上跟此役有关。

此役的统帅主要来自国氏、高氏两大家族,他们带领大军遭遇如此惨败,声望受挫在所难免。此消彼长,田氏自然是直接受益者。再加上齐悼公、齐简公接连被杀,齐国朝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更是助长了田氏的声威。

孔子出兵伐齐的提议虽然未被采纳,此事仍然传了开来。不仅鲁国,晋国内部也有人提请发兵讨伐逆贼。

阚止被擒,族人被屠戮大半,显然已经不足以成为田氏的威胁。换了个傀儡,也比从前听话顺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