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63章 家有慧子(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家有慧子(3)(1 / 2)

赵鞅环顾人群,获得莫大的满足感。看来他赵某人的儿子,武比文强,将来上战场跟智氏决一雌雄,不怕赢不了他们。

有了好的开头,气氛跟着热闹起来,剩余六位兄弟分别上场,个个自信满满,发挥出色。

伯鲁选戈,加了长柄,既有攻击性,又多了挥舞空间,方便拒敌不得近身;老三选戟,三面皆能行刺,可说是战斗力十足;老四选矛,老五选刀,老六、老七都选了霸王枪。

无论哪位公子,对各自选用的兵器都能熟练使用。他们知晓所持武器的优势劣势,虽因使用时长不同,年少的不如年长的娴熟,但是,他们都认真比试,态度端正。

看完武试,老父亲因文试被乌云笼罩的脸上终于得见阳光。总算是后继有人,不枉天天耳提面命。被文试重创的心稍稍被抚慰了。赵鞅想,或许孩子们只是贪玩,疏于练习,只凭兴趣取舍。日后勤学苦读,自然能背得滚瓜溜熟。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对兵器如此热爱令他十分惊喜。赵鞅自幼就爱舞刀弄棍,赵成大感意外。赵成的意外是有原因的,从赵衰算起,赵家从来没有出过一名叱咤风云的骁勇猛将。当然,赵鞅也谈不上以武艺立功,只是个人兴趣罢了。

自晋文公以来,先氏的先轸、先且居,中行氏的荀林父、中行偃、中行吴,郤氏的郤缺、郤克、郤锜,栾氏的栾枝、栾书,士氏的士会,魏氏的魏颗、魏绛、魏舒,皆出善骑能射的勇将。

赵氏却无一人入围。可见,赵家的血脉家传里,尚勇好战一直被抑制,或者是不受鼓励。到了赵武尤甚。只因绝处逢生,一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于是将谨言慎行奉为圭臬,把血腥杀戮视为洪水猛兽,代代传承。

赵鞅的天性跟父亲赵成南辕北辙,跟赵成信奉的家训也格格不入。幸好,赵氏家族有个令其勇往直前不脱时代需求的优点——应时而变。因为拥抱变化,赵成对赵鞅的“离经叛道”给予的是包容欣赏,而非排斥禁止。否则赵鞅很可能会被改造成另外的模样,以适应“家训”的要求。

这么一想,赵鞅一下内疚起来。他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们,可是他的标准是否代表绝对正确,他也没有把握,需要时间来验证。未来是变幻莫测不确定的,焉知如今稚嫩的孩子不会依势而动?凭什么认为忠厚有余的长子就无法在兵临城下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今他们并未直面风险,只因有他的庇护,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和平的阳光。正因为如此,难免松懈,不够上进。

如果有一天,大敌当前,凭八个孩子的智慧难道还不足以筹划出一个拿得出手的最佳对策?不太可能!想明白了这一点,老父亲豁然开朗,内疚、惊喜、感恩、雀跃涌上心头,风和日丽突破云层取代沉沉阴霾。

“今日之试到此为止,都散了吧。”赵鞅仍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可是他嘴角不小心泄露的微笑还是被八双眼睛捕捉到了。

八兄弟相互对视,暗自庆幸,幸好平日里爱玩爱耍,兵器熟练,技艺精湛,否则,不知父亲会如何惩罚他们。想到过了一关,他们如释重负。跟父亲作揖告退时,个个踩着轻快的步伐。

尹铎和周舍也是你看我我望你,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想不到公子们读书懒散,对兵器却十分热衷,精通武艺。两相抵消,将军不是十足的满意,至少也是十分安慰和略有惊喜吧。

身为赵府的总管,内宅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跟他们二人休戚相关。大到卿族权要拜访,小至买卖童仆,巨细无靡,都要过问。许多事情,初看似乎跟他们无关,事到临头,追溯责任,总会回到二人身上。

比如后院夫人侧室嫡庶子女这些事情,其实更严谨的来说,是将军自己的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两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