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30章 内外合力(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内外合力(2)(1 / 2)

果然,人至贱则无敌,人至狠则战场无对手。吴国军士全都愣住了,仿佛被法术定住似的,他们集体化身为木桩,站立不动,心思飘到远方,脑袋一片空白。

就在此时,越王勾践下令,旗手大力一挥,击鼓军士擂鼓助威。越国士兵看到听到进军的信号,呼啦啦的冲杀过去,一度萎靡的士气大振,个个勇猛百倍。

吴国士兵还来不及反应,阵形已被气势如虹的越国士兵打乱,他们顾首不顾腚,四散逃命,旗帜被弃,兵车互撞,头盔七零八落,散落一地。

所谓兵败如山倒,天崩地裂后,余威不断,碎石纷纷滚落,吴王也受波及。越国大夫灵姑浮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突围至吴王跟前。他冷静沉着,挥戈向前,击中吴王的下肢。吴王躲闪不及,一排脚趾被硬生生的削断。左右护卫及亲军赶紧聚拢过来,眼看吴军越来越多,越国士兵开始撤退。

吴王疼得摔下马,昏厥过去。主帅一倒,吴军哪敢恋战,赶紧拥着吴王撤退。

由于伤势过重,吴王阖闾在距离檇李仅七华里的陉地去世。太子夫差随军出征,幸得见父亲最后一面。咽气之前,吴王阖闾叮嘱儿子道:“切不可忘与越国的杀父之仇。”

就这样,一场旨在通过偷袭复仇的战役以主动进攻方——吴国的失利告终。吴越之间的恩怨不仅没有划上句号,反而愈演愈烈。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放在吴越身上再合适不过。

吴越争霸,以第一次檇李之战为开端,第二次檇李之战则将仇恨推至高潮。

晋国 绛都

把视线从长江中下游的争端转回到春秋主战场的中原地区。

得知士氏、中行氏四处张罗,联络各方友人,晋国六卿商议过后决定——由赵鞅率兵包围朝歌,迅速剿灭两族势力。

得知晋国出兵,两家的知交故旧没有因为人走茶凉不闻不问或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相反,他们很快行动起来。

骄阳似火的夏季,齐景公召集鲁定国、卫灵公举行盟会,商议如何实施救援。与此同时,士氏的旁支士鲋与其党羽联合活跃在晋国北部的狄人,意图发兵讨伐绛都,牵制晋国的兵力。两方人马都立下誓言,为两大家族讨回公道,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说到赵鞅担任主帅,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六卿虽说有六人,实际只代表四家的意志,梁婴父和士皋夷听命于智跞,自是不会对他有异心。智氏、韩氏、魏氏都与这场闹烘烘的变乱毫无瓜葛,既然火是赵鞅点的,由他去灭火天经地义。

当然,作为盟友,韩氏、魏氏是派了人手随军作战的,算是尽自己的一分力。至于智跞,以监国的名义镇守绛都,安安稳稳的坐享成熟果实,不操心不出力。如果赵鞅平不了叛乱,罪在赵氏。如果平定了,也是他份内之事。

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赵鞅被迫身披战袍走上战场。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赵鞅这边还没等到两大家族的外援,绛都首先受袭。躺平看戏的智跞气急败坏的组织兵力前去应战,一看,还好,虽然有三股势力,其实人马不多。狄人虽善战骁勇,留守绛都的也非弱鸡,将士用心,毫不示弱。再者,绛都城池坚固,守卫森严,利于守方。

很快,进犯者就遭到了猛烈的回击。狄国所来,无非想掠些钱财子女,眼看打不过,赶紧撤退。至于剩下的两支——士鲋和小王桃甲(姓小王,名桃甲)率领的军士,人少力微,不堪一击,很快就支离破碎,抱头鼠窜。

最后,乌合之众各自逃散——狄国人滚回家,士鲋逃到成周(西周都城,河南洛阳),小王桃甲赶去跟朝歌,偷偷溜进城跟两大家族会合。

压力来到赵鞅这边。赵鞅已经包围朝歌有一段时日,城内似乎是统一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