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22章 战后总结(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战后总结(2)(1 / 2)

赵氏跟中行氏,哪个近哪个远?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亲属上下朋友也罢,经常走访才会亲。最好还有利益往来相互成就,双方难离彼此,才会越走越近,密不可分。这些年来,赵氏本宗给过邯郸氏什么支持?答案是没有。

赵武心心念念要复兴赵氏,恰逢晋国卿族内斗白热化,只得隐忍潜晦,左支右绌。到了赵成,秉持父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两代人都忙着自扫门前雪,哪里顾得上赵氏旁支的荣辱?

到了赵鞅也不例外。他虽有冲天志,无奈现实摆在面前,两大强族双手遮天,他把本支顾好都不错了,哪有余力照拂旁支?

在看待与邯郸氏的关系上,赵鞅是天真的,最终他要为自己可怕得令人发指的“单纯”付出代价。所幸,晋阳城被证明是座不辜负期望的城池。经历四个月的战事洗礼,依然坚挺。仅仅墙壁有些破损,都是皮外伤,并未伤筋动骨。

一切还得归功于董安于。在智跞心目中,就缺一个董安于这样的全能型家臣。如果他也有一个,智氏应该更快成为第一大族。当然,迟早有一天,这个愿望一定会变成现实,只是现在言之尚早。

中行氏火急火燎的为赵午鸣不平,士氏也紧随其后,不离不弃。这一点倒是出乎智跞预料。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中行氏着急是因为被害者是亲外甥,士氏虽跟他是亲家,可也没亲到要为亲家的外甥出头的道理吧?

士吉射如此情深意厚,倒是让智跞小瞧了。士吉射自小就爱炫耀矜夸,不是沉稳堪用的大器。想不到对中行寅却两肋插刀,高义薄云天,智跞真想为他鼓掌。

事情一开始,国君站在赵鞅一边,派人围邯郸氏。这不是智跞乐于见到的。如果任事态发展,邯郸氏肯定抵挡不住官军的攻势,败下阵来。如此一来,邯郸这块地肯定会回到赵氏本宗手上。赵鞅本主晋国东部外交,如果能占据邯郸作为据点,齐卫再次来袭,出兵就会迅捷得多。

这个时候,智跞不方便站出来。因为此时对事件的界定还只限于赵氏的家务事,与外人无关。如果他跳出来,落井下石的动机实在太过明显。

其实他巴不得赵家出事,越乱越好。

六卿里,赵家的实力不是最强大的,为什么智跞希望赵氏出事呢?并非因为智跞跟赵鞅结了什么仇,而是换作任何一家,智跞都乐见他们不好。

刚好赵氏出事,如果能借此令其削弱,就是好事。换句话说,除了智氏,任何一家出这种事,智跞都想他们由此转衰。

晋国就这么大,六卿拥有的领地就这么多,此消意味着彼涨,此涨的同时就有彼消。智跞很早就领会到,没有真正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或许是太小就尝尽人情冷暖人生无常,他对人总有隔膜。他跟赵鞅曾有过一段倾心相交的快乐时光,在他看来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

孤立无援时,找个人相互依靠抱团取暖,分开后的岁月,仍旧要挺起脊梁独自面对一切。当他回到冷寂的大宅,花谢花开疾风骤雨他都必须一力承担,无人可依。他学着依靠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学会在孤独绝望后冷静理智,为家族未来寻找光明生机。

使命使然,野心催促,智跞停不下脚步。五家中的任何一家出事,都意味着智氏有可能参与瓜分胜利果实。只是恰巧赵家出事而已。

老天爷似乎开了眼,看到智氏两代遭遇困顿,不忍再设置障碍。智跞不仅没有英年早逝,他还顺利的登上了中军将的位置。这是第一。

更庆幸的是,此事的发展出现转机。两家合力讨伐赵家,并将其界定为祸乱者。形势对赵鞅极为不利,对智跞却十分有利。

原先涉事的不过赵氏两支,如今是三卿都被席卷,尤其最强大的两大家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