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3章 彷徨入卿(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彷徨入卿(3)(1 / 2)

念头一经萌生,赵鞅马上雀跃起来。他要去找他的伙伴,不为寻求安慰指点迷津,只为他想见他,无论做什么都行。尽管他已不是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只要有一刻嬉戏,他仍不想放弃。唯有如此,他才不会沉迷焦虑。责任未来被抛诸脑后,重回那个少年的渴望变得如此迫切。

有一天,时光远走,再回首,赵鞅一定会念念不忘今日的自己。因为,此时的一切都是平和幽静的。除了父亲离去带来的悲伤,还有亲人朋友的温情,对友谊的渴盼。他的心是萌动温热的,不必应付背叛、挑衅、羞辱,不必承受冲动的惩罚,更不需疲于应付来回翻覆,奔波于平息战火。

18岁的这一天,稀松平常。随着时序一日日推进,渐渐变成不平凡。其中有赵鞅的性格使然,更有时局变幻莫测,利益角逐的身不由己。

这一年,经历丧事的不只赵鞅,还有周王室。

六月,太子寿病逝。两个月后,太子母亲、周景王之后穆后,因不堪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忧思成疾,匆匆离世。

同为姬姓,又与成周接壤,晋国理当派人前去吊唁。于是,时任君主昭公派下军将智跞领队,籍谈为副手,前往周王室慰问吊唁。

历史进入春秋,由于诸侯争霸扩张领土,周王室所辖土地人口锐减,地位每况愈下,财政更是捉襟见肘。

周桓王时,遭遇饥荒,王室揭不开锅,不得不求助鲁国君主号召诸侯接济;周襄王去世,王室竟拿不出丧葬费,只得派使臣去往鲁国“讨要”币帛,银两送到,襄王才入了土。

随着时间流逝,时序已来到春秋后期,王室的境况可想而知。

得知晋国使者要来,周景王动起了小心思。

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景王决定宴请晋国两位使者。为此,他精心准备,还特意拿出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

宾主客套几句,周景王终于问出了隐藏已久的疑问。“诸侯都有礼器献给王室,唯独晋国没有,却是为何?”说完,他一饮而尽,用力晃了晃手中的酒杯。

晋国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国,与周王室是叔伯兄弟,关系密切。其次,晋国是响当当的中原霸主,各中小诸侯唯其马首是瞻,威风八面,实力超群。按理说,此次周王室损失惨重,晋国应该出手阔绰,重金抚慰,方显兄弟情谊。

谁曾想,晋国此行,敷衍了事,派出的使者都是年轻气盛,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后生。除此之外,最让周景王恨得咬牙切齿的是——奠仪简陋寒酸,微薄可笑。

连失两位至亲,照理普通人根本无暇理会帛金厚薄礼仪轻重,可是,此时的周景王不一样。他已穷极可怜,像饱受饥饿的乞丐,饥肠辘辘,顾不得脸面,着急讨要食物,填饱干瘪的肚子。

周景王的话一出口,晋国两位使者一下愣住了。虽说周王室不济,可是如此直白的索要贡品,显然太出人意料了。

智跞不作声,他朝籍谈使眼色。

“呃”籍谈清清嗓子,整理好思绪,缓缓说道:“诸侯受封时,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社稷,所以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与戎狄为邻,远于王室,天子威严无法到达。疲于应付戎狄不暇,何来彝器进贡?”

周景王一听,十分不悦,忿然作色道:“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难道没有分到赏赐?密须的名鼓及大辂,曾是文王检阅军队所用。阙巩的铠甲,乃是武王克商所著。唐叔受之,择居晋地,与戎狄共处。”

景王太过生气,说得太急,中途换了口气,继续道:“不仅如此,还有襄王赐予文公的大辂、戎辂、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弩、勇士、南阳之田,如此厚赏,怎可一笔抹杀?”

“有了功勋不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