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1 / 3)

宝玉今年满二十, 四月二十六是他的生辰, 但是因为这一天他还要上朝呢, 故而及冠礼被延后到四月三十,也是朝廷休沐日。

从四月初起,整个荣国府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因为宝二爷不单单是老祖宗的眼珠子,还是当朝二品大员!

我滴个乖乖,府上操持及冠礼也好几次了, 珠大爷的、琏二爷的……可是这二品官儿的及冠礼和前两位相比 , 要是循旧例, 是不是太寒酸了些哟?

负责采买的人不敢拿主意、负责烧制器皿的人不敢拿主意、负责修缮的人不敢拿主意、负责制礼服的人不敢拿主意……统统汇报到珠大奶奶那里, 李纨……也不敢拿主意。

所以她要和上头的两尊大佛讨主意。

贾母和王氏倒是有心大办一场的,还想着,就算自己府里人手不够,还有东府贾珍之妻尤氏可以来帮衬、还有贾氏宗族内族人可以来搭把手。

不过贾政和宝玉在这个问题上空前地达成了一致——宝玉说家里有两个双身子的人, 还是轻省一些,免得惊着了;贾政则是日常看儿子不顺眼斯基, 觉得大办及冠礼就是铺张浪费!

贾珠本来也想给弟弟办个热闹的,但是一听弟弟分析, 也投了从简一票。

当然,男主外,宝玉及冠礼前的准备,既定好了规格,那些管事们不敢决断的事情也就能顺利解决了。一切零零碎碎, 同前头的男人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只要负责给宾客写帖子就是了。

能收到帖子来观礼的人如下:

老祖宗的娘家史家,以及史湘云现在的夫家卫家;

二太太的娘家王家,以及二太太姐妹所嫁的薛家;

原本自然是要有林家人的,但是林如海远在西域,林家——在京城也没别的主子了,在姑苏的?都和林如海这一支出了五服……

沈千针和他徒弟;

理国公柳彪一家;

孙绍祖一家;

探春未来夫婿孙家;

冒炎章一家;

周博,淮安人士,当年第一个提出水冲地法去盐碱化还得了褒奖的那个小子,亦是武平好友,前些年来京中国子监就学,被武平引荐给宝玉,其父亲是白鹤书院山长。

贾氏族学教过宝玉课业的几位外姓夫子;

武师傅和其子;

宝玉手底下禁卫军中几个高级军官;

……

再加上贾氏宗族内的人。

就算再怎么简,上门来的人也不会少。这还是宝玉坚决不给阁老和尚书侍郎们发帖子的后果,不然这些人就要难办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现在就如蔡阁老那样,叫管事的送一份礼上门,又可以如户部钱尚书那样,叫家里长子去送一份礼。

反正荣国府的门房又开始旋转跳跃不停歇地接客。

另外,从四月中旬起,陆陆续续就有给二爷送及冠礼的人来了,这些人是因为距离京城太远,担心路上有耽搁会赶不及,所以早早托驿站送过来的。

譬如说远在江苏的许纯安许夫子、汪小鱼汪小虾,远在哈密的郝老大;譬如说在京城呆了一阵子收获信息颇丰去年年底回西宁的马宾鳌,当然也少不了甘肃马家的马宾鸿;以及江苏一地的商人们;而江苏商人们的提早献殷勤,让京城中的商人们深觉危机感,于是也纷纷提前送礼。

还有远在西域的林如海作为长辈叫人捎带去京城给宝玉的玉冠——这就不是贺礼了,这是长者赐。

所有收到的东西,长者赐的,归宝玉私人小库房,送来的贺礼,则是归于公中。李纨手底下的丫鬟本就只认识几个字罢了,现在人手不够,把黛玉手下的四五六月和赤儿等人都借走了,当然,万万不好因此短缺了伺候黛玉的人,老祖宗发了话,先把自己院子里的二等丫鬟调几个过去,等三月她们忙完回来了,这些人再回荣庆堂。

宝玉的表字,毋庸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