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章(1 / 4)

从八月开始, 直到九月, 整整一个多月,京城朝堂之上和民间,关于使团归来之后带来的影响终于是渐渐消退去了,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哈密那边的榷场什么时候能正式开起来, 关于经营类又有什么样的限制与要求。以及相关的,在这个事情中,有哪些人家, 能够得到好处。

随着拜牙被定罪, 榷场开设的相应规则也正在完善中。如何设点 , 如何收税,如何结保,如何检查,如何防范走私等等,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这些,其实大体上就应该是户部去拟定, 再交由阁老探讨,陛下审阅, 说起来, 户部的钱尚书最近真的是忙得脚不沾地。

钱尚书也算是个妙人, 自己部门里从上到下忙得飞起,不乏还有不少人来请托人情想要谋取好处的,叫他烦不胜烦,每天在部中加班到几乎宵禁, 而叫他府上的门子,一律不收最近送上门来的礼物。

饶是每天泡在户部将近八个时辰,钱尚书对于个中有些事情,还是有点拿捏不定。

他思及去年十一月那成功的盛会,举办前的构思新巧的赞助和和举办中的抽奖,以及葡萄酒现如今在京城中千金难求,十三香远销莫卧尔的火热销售场面,顿时趁着小朝会的时候(人少口不杂,皆是重臣,没御史台那群裹乱的)同陛下提了要求,想要问一问贾总兵西北那边的风俗等等,理由也是现成的——人家这不是刚刚从西北回来么,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比较靠谱。

叫两位阁老和剩下五位尚书听得嘴角一抽:这家伙倒是会讨巧,也一点都不觉得向小辈请教有什么损面子的。

叫钱尚书说:面子?值几个钱?学到手的实惠,才是看得见的好!

小伙伴的能力被肯定,而且一部尚书去请教宝玉这件事叫十六觉得与有荣焉,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不能叫他忘记之前朝中的人几乎众口一词拦着自己给宝玉加官进爵这件事的!虽然宝玉刚刚归京就和十六通信说过这个事情,一方面谦虚推辞,一方面也是客观分析——护送使团平安归来这个功劳说大不大,而哈密卫拿下拜牙的功劳,却因为哈密一地毕竟还有不少畏兀尔人呢,不能一下子明面上褒奖太过,不然林如海那边开展工作要受到影响。

今日宝玉当值之时,十六就叫人给他传了话,故而对于下值之后钱尚书的邀请是一点也不吃惊。

钱尚书依旧是坚持在户部呆到快宵禁,便直接叫右侍郎把贾总兵请来户部待客的屋子里,也是表明了对宝玉的重视,不然随便派个主事什么的去,也是可以的。

正如钱尚书想的一样,户部这边态度摆得诚恳,再加上现在西域那边可是贾瑛老丈人林如海的职权范围,贾总兵也不会吝啬于拨点迷津的。

钱尚书有心讨教,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说明对方不是一个一拍脑袋就拿主意的屁/股。

宝玉也没什么好遮掩的,把西北那边的见闻给钱尚书讲了一讲,着重讲的是那边的风土人情,潜在含义就是那里的消费习惯,最后,还添了几句他自己的想法,譬如说想致富先修路等等。

钱尚书能做到这个职位,定然就不是个傻子,交通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自然是能够理解的,就譬如说,京城附近四通八达,就算是附近的县城也都是上县,每年收上来的税收比偏远地区的一个府还多,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么!还有,江南那边的几个城镇也不遑多让,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河网密布便于运输么?

不然,就按照贾总兵说的,西北一地虽然苦寒,但是遍地是宝贝,若是交通便利,西北的特产矿产木材禽畜等等运出来,当地哪里会富不起来呢?

当然,上述情况是理想状态,宝玉没打算把后世东西部经济条件依旧有差距这事儿告诉钱尚书的,就让他慢慢实践出真知好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