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1 / 4)

荣国府的下人都知道盘口宝二爷的赔率了, 二房掌权的王氏自然也听周瑞家的说外头事情的时候晓得了。听罢就是好生气!

于是,中午的时候,王氏居然还给了放端午假在家的大儿子五千两,叫他去盘口买了宝玉能通过武举的乡试、会试——王氏常年在后宅,倒是不清楚宝玉的武力值,只是单纯觉得儿子被外人看轻了,心头不爽。

贾珠捏着太太给的五千两,苦笑一声:老太太今个儿早上才叫鸳鸯拿来一万两。这可真是亲婆媳!

贾珠虽然想着妇人就是如此感性, 花这冤枉钱还不如给宝玉置产业, 不过一想宝玉捏着薛家给的口脂分成, 可是一点也不差钱, 置产不置产的倒是都不重要。

【罢了罢了,这钱,老祖宗和太太总归不是押在盘口就是拿去求神拜佛……】吐槽归吐槽, 实际上贾珠也准备从自己的私房里拿出五百两来支持宝玉——毕竟他不比女眷,有花想容铺子的出息,他单凭着俸禄和从前攒下的, 统共也就一二千两银子的私房, 能一下子拿出五百, 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没想到, 等贾珠下午叫青松去盘口下注的时候, 宝玉的赔率已经从一比二十变成了一比十。

你道为何?

原来是中午竟然来了两个出手大方的神秘人,一个下了五万两、一个下了一万两,都是押贾瑛赢, 这不就把赔率给降低了。

这叫什么?

一更得了他老子带来的消息,悄悄和二更说,总有人慧眼识英雄的。

……………………

科举科举,一般人说起来的时候就想到十年寒窗苦读的考试,其实本朝自开国初就有武举,也称为武科,只不过后来叫顺嘴了,都喊做武(科)举。

武科举与文科举一样,三年一次,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级别,有皇帝即位或皇帝、太后大寿庆典之年,会另加恩科考试。本年度的武科就是恩科,因十六被立为太子而加试的,从交通、信息传播速度等方面考虑,仅限直隶省(相当于后世京津地区)籍贯的人参加。

三月,直隶省就开始了武童试,分三场:头场马射、二场步射、、三场为默写武经七书。三场皆过者即为武童生。

武童生经甄别入选乡试,考乡试通过者为武举人。

再从武举人中选取,赴京会试。会试考中者称贡生,第一名为会元,取前十名进呈御览。

武状元就是历经童试、乡试、会试,进入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由皇帝钦定甲第的第一名。其余按该科御批中额数,分甲第有差。随之传胪大典、金榜题名、授爵封官、游街夸官。流程都和文科举一样。

一场武举,是粗鄙武夫转身蜕变为家国栋梁至关重要的一步,由此,许多人便可一步登天。

荣国府二房的小少爷,自有守备举荐,得了武生资格,听闻也是个好武的,多年前就聘请了师傅传授武艺,故而倒是没有人轻视他——但是也没有多少人重视,毕竟比起譬如说从小在京中有勇武之名的吴氏兄弟等等,贾瑛还有些不够看。

若不是因为前一日在盘口一掷千金的神秘人,恐怕也没几多人关注这么不起眼的少年。

便是因为一比二十被硬生生砸成了一比十的赔率,所以关注贾瑛表现的人才多了起来。

端午后,京城虽然被称为武举的乡试举办地之一,但是人才济济又岂是外处可比的?远的不说,且说东南西边四大营将门虎子有多少?或者说,这都开国四十多年了,将门虎孙都长成了,一生十,十生百,读不进去书的就等着武科的时候出人头地。

即便如太子妃母舅家里,江南水师都统吴涛的嫡次子,吴氏兄弟中的弟弟吴钰都报了名,赔率大约一比二,已经算是武举的大热门人选了。

在这一群威武雄壮的汉子之中,荣国府的贾瑛确实长得有点儿不够看——美则美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