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1 / 4)

十六还是没忍住 , 涎着脸去和老皇帝打听东宫属官到底要怎么弄。

老皇帝指着对着有一人多高的折子说:“想知道?先帮朕把这一叠的折子念完、批复完了再说。”

眼见那堆得小山似的折子,十六顿时就苦了脸, 但是他并未有二话,而是老老实实地坐下了:就算再贪玩不懂事, 也知道这是父皇在教自己怎么上手政务,现在要是偷懒不学,未免叫父皇担心失望了。

于是他老老实实地一边念, 一边等父皇批复。

好歹如今十六也算是看多了猪跑,这么些日子下来,已经掌握了从冗长的折子撇去那些花哨而无用的词, 直找重点——当然,蔡大人、卫大人两位阁老贴在折子外的条子也是令十六能很快抓住折子精髓的原因之一。

想当初,十六初次读折子的时候, 傻不愣登、一字不漏地读完, 他真心不能看明白这奏折上四六体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居然是上报倒春寒伤了田产要求朝廷给予减税的!

【摔!看上去明明就是全篇歌颂陛下万寿无疆啊, 这些人就不能好好说话么,浪费笔墨……】

当时十六还纳闷呢, 怎么蔡阁老贴在这份折子上的条子写着:“此地税赋已连减三年, 请圣察。”

然后十六才在歌功颂德的最后找到一行:“悯农之苦, 春寒伤田,如蒙圣恩, 顿首千百。”

凸!十六悄悄地比了一下中指,这是宝玉那儿传出来的,说表示鄙视的意思。

叫十六看, 还是军中将领发来的折子言简意赅多了,也亏得奏折不能由别人代笔,不然军中的文书大约写出来也是啰里啰嗦的——虽然,大部分将领都只一个意思:要/军/费。

更有趣者,也许是被人嘲笑过没文化,想要给自己正名的,奏折前头还是骈文呢,写到四句十六字,转头就直奔主题:陛下,俺们这里要/军/费。

也真难为那些直肠子了,混迹官场多年,终究是学会了一点‘文雅’和‘迂回’。

话说回来,因为连续十多天的经验,十六总算是能看出折子中的一二门道了,这一人多高的折子看着数量多,实际折子的封皮厚实,就超过了奏折本身的厚度;还得算上素纸蓬松,压紧实了又要去掉一半的高度。

一人多高的奏折实际也就五六十本。

十六花了一个多时辰给老皇帝念完,并将他父皇口述的内容写在折子上,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当皇帝也不是轻松的事情啊,每天的折子实在是太多了!

“行了,再帮朕把这些发出去吧。”老皇帝看着小儿子拿起茶盏咕嘟咕嘟一气儿喝完的样子就好笑,这才多少折子,就把他累成这个样子,从前的大儿子,倒是恨不得自己多分派一点差事过去……想起大儿子,就不由得想起枉死的修远。老皇帝顿时觉得许氏在天牢就那么自尽,真是便宜她了。顿时又膈应起来,同床数十年,竟然不知对方是美人蛇!亏得当初自己还因为那贱人怀着小十五的时候动了胎气而疑了婉婉,闹得和婉婉离心,小十六也早产……

老皇帝越想越是不高兴,脸色也暗下来。

“好的,父皇。”小十六却没发现他父皇急转而下的心情,打算喊人来挑折子,刚走出两步又折返了:不对啊,我这什么事儿都没说就被打发走了?

见到小儿子回身,老皇帝无甚兴致地摆摆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贾瑛于你有恩,可是当年朕也赏赐过他了,后来更是破格提拔他做了你的长史,也没辱没了他。又有上元节前的事,你觉得他又救了你和朕是不是?”

十六点点头。

“忠君爱国乃是臣子的本分,可酌情赏赐。下位者救上位者是天经地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纲常,你实则不应该太倚重一人。罢了,你若是实在觉得他得用,端午后朕打算开武举,倒是可以让他来一试。”

十六一听,虽不赞同父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